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健康兔前交叉韧带(ACL)内机械感受器的分布、形态及数量变化,探究这种变化的增龄性规律。方法:18只新西兰白兔按兔龄分6组(分别是:1周、6周、3月、6月、1年和2年,每组3只),将所有兔子经耳缘静脉空气栓塞处死,切下ACL的股骨、胫骨附着点,获取整条韧带,制作冰冻切片。分别采用HE染色、S-100免疫荧光染色和NF-160免疫荧光染色,通过光学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得到各组机械感受器的形态、分布及数量。结果:在兔ACL中共存在5种机械感受器,分别是Ruffini小体、Pacinian小体、Golgi类腱体、游离神经末梢,以及不典型的机械感受器。6组实验动物36个标本共1 008张切片,共发现339个机械感受器,其中有168个Ruffini小体、89个Pacinian小体、42个Golgi类腱体以及40个不典型机械感受器结构。机械感受器大多分布在ACL胫骨、股骨附丽点附近滑膜中。从总数来说,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 <0. 001);两两比较发现,3个月和6个月机械感受器总数最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兔ACL中游离神经末梢最为多见,其次是Ruffini小体,再次为Pacinian小体以及Golgi类腱体。机械感受器总数随年龄逐渐增加,在3月组数量达到峰值,6月组与3月组数量相似,1年组以及2年组数量明显下降。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