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豚鼠耳蜗结构在9.4 T MRI系统中的成像特点。方法 2015年5—10月选用5只白化豚鼠在9.4 T MRI系统中进行内耳扫描,随后右侧颈内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3 ml/kg),分别于注射后10、30、60、90和120 min进行内耳扫描。使用Image J软件对耳蜗的底转、第二转、第三转和顶转四个部位的不同时间点的MRI图像灰度值进行提取,绘制静脉注射造影剂后不同时间点耳蜗各部位MRI图像灰度变化曲线图,使用GraphPad Prism 5软件对结果行one-way ANOVA分析。结果 注射造影剂前,MRI仅能显示豚鼠耳蜗及前庭轮廓,不能辨别内、外淋巴液。注射造影剂后10 min(底转灰度值8 203±819)耳蜗前庭在T1像上即有增强,注射后30 min(底转灰度值10 489±819)和60 min(底转灰度值13 965±591)后耳蜗各阶显像逐渐增强,注射后90 min(底转灰度值18 050±1 250)时耳蜗、前庭、半规管均充分显影,可以清晰分辨出内外淋巴液,注射后120 min(底转灰度值18 952±1 185)时图像显影较90 min时无明显增强。造影剂进入内耳各部位的速度和量不等,在一定时间内,内耳各部位的造影剂分布变化均呈现持续上升的过程;造影剂在内耳各个部位的分布不均匀,耳蜗底转造影剂量最多,蜗顶最少,存在浓度梯度。结论 用钆喷酸葡胺增强的高分辨MRI系统可以清晰区分出豚鼠内外淋巴液,静脉注射钆造影剂后90 min为MRI内耳增强显影的最佳观察时间,使用钆造影剂的MRI成像为内淋巴积水的病理改变提供了影像学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