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性灵说”始于南朝,经由刘勰的《文心雕龙》回归“诗言志”的传统。清乾隆年间的袁枚试图以“真性情”消解礼教的束缚,将诗学的重心由“言志”转向“言情”。在此过程中,随园给予袁枚对外交往的空间,诗话给予袁枚臧否文坛的权力,一个用“温和—生产—利润”原则扩散话语权力的模式得以建立,“言己”成为此模式的重要表征。在文网密布的乾隆朝,“性灵说”的存活是“去政治化”的结果,也意味着士人阶层价值取向的异化,从以“言志”为核心的精神传统,逐渐走向重利轻义的一面。这种文化的下行加剧了中国近代的社会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