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表层海水氧同位素记录是重建低纬水循环演化历史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受到区域降水-蒸发平衡、洋盆间水汽再分配、陆地淡水输入、洋流混合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其气候意义的解读十分复杂。文章收集和计算了过去45万年以来热带西太平洋-南海数个站位剩余海水氧同位素的波动历史。发现这些记录存在显著的岁差周期,并且在岁差周期上呈现出同相变化,即在北半球夏季辐射量的高值期,表层海水同位素出现正偏移现象。结合同位素数值模拟结果,推测岁差低值促发了两个机制:一是热带辐合带平均位置北移,导致从热带大西洋往太平洋的水汽输送量下降,二是太平洋向亚洲大陆输出的水汽增多,陆地液态水储库增大。这两个机制共同导致热带西太平洋淡水减少,使得表层同位素出现偏重现象。并且这两个机制的效应超过了大洋内部降水变化的影响,导致表层海水同位素出现大空间尺度上的一致性变化。
-
单位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