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中青年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中青年ACI患者209例,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105)和对照组(n=104)。对照组患者给予ACI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 d后及治疗后3个月检测2组患者红细胞比容(Hc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血清中一氧化氮(NO)、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和D-二聚体(D-D)水平,采用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螺旋CT测患者脑梗死体积;并观察2组患者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Hct、FIB、NO、e NOS及D-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4 d后及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Hct、FIB、D-D水平降低(P<0.05),NO和e NOS水平升高(P<0.05);与治疗14 d后比较,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Hct、FIB、D-D水平降低(P<0.05),NO和e NOS水平升高(P<0.05)。治疗14 d后及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Hct、FIB、D-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O和e NO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4 d后及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脑梗死体积和NIHSS评分降低(P<0.05),Barthel指数升高(P<0.05);与治疗14 d后比较,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脑梗死体积和NIHSS评分降低(P<0.05),Barthel指数升高(P<0.05)。治疗14 d后及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脑梗死体积和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1.7%(85/104)、91.4%(96/1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663,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8%(6/104)、7.6%(8/1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1,P>0.05)。结论丁苯酞可有效改善中青年ACI患者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