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书法史看,无论从符号性图像、岩画、甲骨、金文、大小篆、隶及隶变过程,摹仿、学习是中国文字文化传承的一个特点;从近代出土发现的契刻书、简帛书及刻石等文字来看,地域不同且风格各异的书写特征来看,总有一些规律在其中,并且在延续着。摹仿下来的文字在秦代"车同轨、书同文"的诏令下完成了一次整合,地方性的文字及书写特征依然各种各样,文字的意思统一了,思想有了"集权"意识,在经过汉文化的酝酿,文字的同一性又慢慢朝着多样性发展,在魏晋风度下,书法迎来了一个高峰,五体完备,以"二王"为代表的书风为历代的书家所推崇,而争相效仿,从中去领略书法的高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