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视网膜深层和浅层血流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62例(62眼)作为病例组,同期以年龄、性别等为匹配条件选取健康者36人(36眼)作为对照组。采用OCTA扫描模式对两组受试者黄斑区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VC)血流密度、深层毛细血管丛(DVC)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域(FAZ)面积、FAZ周长、非圆度指数(AI)及FAZ范围300μm宽度内的血流密度(FD-300)等参数进行测量。病例组患者接受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每月注射1次),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病例组患者各项视网膜血流参数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病例组患者治疗后的BCVA与各项视网膜血流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病例组患者SVC血流密度、旁中心凹SVC血流密度、DVC血流密度、旁中心凹DVC血流密度、FD-300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前病例组患者黄斑中心凹SVC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DVC血流密度、FAZ面积、FAZ周长、AI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治疗前相比,病例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黄斑中心凹SVC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DVC血流密度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治疗前相比,病例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FAZ面积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治疗后1个月相比,病例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FAZ面积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病例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AI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病例组患者BCVA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改善,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6个月病例组患者BCVA与黄斑中心凹SVC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DVC血流密度、AI均呈正相关性(r=0.341、0.339、0.308,P=0.013、0.015、0.042),BCVA与FAZ面积呈负相关性(r=-0.337,P=0.017)。结论 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视网膜血流密度等参数存在异常,经雷珠单抗治疗后部分参数得到改善。

  • 单位
    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