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相关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肠道微生态特征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作者:莫小艾; 蒋开平; 马晓军; 任健; 江群芳; 黄凯舟; 谢悠青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 2022, 17(24): 147-151.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2.24.042

摘要

目的 从肠道微生态角度研究肝硬化由代偿期发展成失代偿期的发病机制,同时研究不同中医证型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肠道微生态特点。方法 选择HBV相关肝硬化腹水患者30例(肝硬化腹水组)和肝硬化代偿期患者30例(肝硬化组),根据中医证候分型将HBV相关肝硬化腹水患者分为湿热水停组(12例)、血瘀水停组(5例)、阳虚水停组(8例)、阴虚水停组(5例)。检测并比较肝硬化组和肝硬化腹水组患者肝的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测量值、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ICGR15)值、肠道菌群,肝硬化腹水组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肠道菌群。结果 肝硬化腹水组肝的FibroScan测量值(45.25±10.63)kPa明显高于肝硬化组的(14.27±9.95)kP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水停组患者的肠杆菌数量(11.59±0.73)lgCFU/g多于血瘀水停组的(10.66±0.84)lgCFU/g、阳虚水停组的(10.49±1.51)lgCFU/g、阴虚水停组的(10.62±1.05)lgCFU/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肠道中有益菌随着病情加重逐渐减少,致病菌逐渐增多,肠道菌群的失调与疾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疾病的进展同时加剧了肠道菌群的失调,湿热水停证肝硬化腹水患者可能存在特征性肠道微生态。

  • 单位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