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疏肝弛筋方联合痉挛肌治疗仪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及对焦虑症状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两组患者根据病情需要酌情给予脱水、颅内减压、清除氧自由基、控制感染、保护胃黏膜等对症治疗,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防治并发症,辅以必要的神经营养支持。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次0.1 g,每日1次;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每次75 mg,每日1次;瑞舒伐他汀钙片,每次10 mg,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疏肝弛筋方(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白芍、醋香附、黄芪、郁金)中药配方颗粒,每日1剂,每剂分为2份,早晚各服1份;同时联合痉挛肌治疗仪治疗,每次治疗20~30 min,每日1次。两组均于连续治疗4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脱落2例,剩余44例;对照组脱落3例,剩余43例。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3.18%(41/44);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7例,无效13例,有效率为69.77%(30/43)。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肢体痉挛改良阿什沃思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内皮素-1(ET-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疏肝弛筋方联合痉挛肌治疗仪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肢体痉挛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侧肢体痉挛程度,改善临床症状和血管内皮功能,缓解焦虑状态,且安全可靠,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