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彰显中国哲学的主体性并回归对中国哲学的主体性叙述,是郭齐勇先生一生最有价值和最有意义的学术工作之一。他认为,建构中国哲学之主体性应当包括三个方法论要点,即理解的历史性与诠释的相应性,学科的主体性与中西哲学的对话性,以及内在性的批评与思想的训练。同时,他特别强调“内在理路”的原则及“同情的了解”的态度。郭齐勇主编的《中国哲学通史》彰显了他的学术追求,《中国哲学通史·先秦卷》的新书写主要体现在天人性命之学是诸子百家思想所环绕的中心论域,及“仁”和“道”是中国哲学最核心的范畴等方面。《中国哲学通史·秦汉卷》的新书写主要体现在彻底摆脱了旧研究范式及其话语体系的限制,直面秦汉哲学自身的观念、命题、思潮、人物和著作等,并对秦汉哲学作了正面意义的梳理、发掘和诠释,充分体现了中国哲学的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