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缩短临床领取新鲜冰冻血浆(FFP)等待时间在患者血液管理(PBM)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11月, 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FFP输注治疗的4 974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根据缩短临床领取FFP等待时间整改措施的实施进程, 将研究对象分为初步整改阶段组(n=2 303, FFP领取时间为2017年6月至8月), 持续整改阶段组(n=2 048, FFP领取时间为2017年9月至11月), 对照组(n=623, 未实施相关整改措施, FFP领取时间为2017年4月至5月)。通过调查对照组和初步整改阶段组的临床病例资料, 分析FFP领取环节中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制定缩短临床领取FFP等待时间的初步和持续整改措施。统计各组临床领取FFP的平均等待时间, 以及初步整改阶段组和持续整改阶段组的预解冻FFP报废率和出库时间。3组临床领取FFP平均等待时间的总体比较, 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 组间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 两两比较的检验水准校正采用Bonferroni校正法。初步整改阶段组与持续整改阶段组的预解冻FFP报废率比较, 采用χ2检验。结果①本研究中, 持续整改阶段组、初步整改阶段组、对照组的全院临床领取FFP中位等待时间分别为8.0 min(5.0~14.8 min)、11.0 min(4.0~18.0 min)、19.0 min(16.0~23.0 min), 3组总体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9.862, P<0.001);初步整改阶段组、持续整改阶段组与对照组分别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1.651, P<0.001;Z=-15.986, P<0.001)。3组的危重患者科室临床领取FFP中位等待时间分别为8.0 min(5.0~13.0 min)、11.5 min(4.0~17.0 min)、20.0 min(17.0~23.0 min), 3组总体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978, P<0.001);初步整改阶段组、持续整改阶段组与对照组分别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9.225, P<0.001;Z=-12.602, P<0.001);初步整改阶段组与持续整改阶段组比较, 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Z=-2.176,P=0.030)。②初步整改阶段组预解冻FFP共6 581袋, 其中7袋报废, 报废率为0.11%(7/6 581);持续整改阶段组预解冻FFP共5 853袋, 其中2袋报废, 报废率为0.03%(2/5 853);2组预解冻FFP的报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32, P=0.135)。③初步整改阶段组和持续整改阶段组中, 未报废的预解冻FFP为12 425袋, 其中10 729袋(86.35%)的出库时间<12 h; 1 696袋(13.65%)出库时间为13~20 h。结论本研究采取的缩短临床领取FFP等待时间措施, 可有效缩短领取FFP等待时间, 合理控制报废率, 提高PBM效率。但是, 本研究结果仅限于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 缩短临床领取FFP时间在PBM中的应用价值, 尚需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