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内固定治疗老年稳定型股骨颈骨折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连续收治的54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根据骨折分型和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稳定(Garden分型为Ⅰ、Ⅱ型及外展嵌插型骨折)组121例, 男28例, 女93例;年龄(77.6±8.1)岁;骨折Garden分型:Ⅰ型20例, Ⅱ型101例, 其中外展嵌插型34例;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Garden分型为Ⅲ、Ⅳ型、后倾角>20°的Garden Ⅱ型骨折)组421例, 男130例, 女291例;年龄(78.7±6.9)岁;骨折Garden分型:Ⅱ型14例, Ⅲ型403例, Ⅳ型4例;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病死率、再手术率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等。结果两组患者除入院血清白蛋白浓度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外, 其余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稳定组患者的住院时间[5.0 (4.0, 6.0)d]显著短于不稳定组患者[6.0 (5.0, 8.0)d], 随访时间[54.4 (49.3, 58.7)个月]显著长于不稳定组患者[52.2(46.0, 59.3)个月],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共158例(稳定组45例, 不稳定组113例)患者失访。末次随访时稳定组患者的病死率(18.4%, 14/76)显著低于不稳定组患者(31.5%, 97/308), 再手术率(15.8%, 12/76)显著高于不稳定组患者(3.6%, 11/308), 日常活动能力(骨折活动能力评分:1级35例, 2级13例, 3级3例, 4级2例, 5级1例)显著优于不稳定组患者(1级99例, 2级47例, 3级24例, 4级22例, 5级5例),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相比, 稳定型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术后远期病死率低、日常活动能力好, 但其再手术率明显增高。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