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金史·百官志》所載外命婦制度沿革不可盡信。金初外命婦制度沿襲遼制。皇統年間,熙宗正式創建了外命婦制度,其中尤以“制定品官次室命婦封號”和“命婦郡望從夫姓”爲兩大特色。正隆二年,海陵王取消了品官封贈次室的資格,金代外命婦制度至此基本定型。世宗朝與章宗前期沿用海陵之制。章宗不久大幅改革外命婦制度。先於明昌初將品官封贈外命婦的依據,從原來只由散官決定,變革爲“受散官和職事官共同影響,且二者從一高”;再於承安二年降親王妻妾外命婦封號爲“王夫人”“孺人”;最後約在泰和五年新增“從五品官母妻封鄉君”之制。衞紹王大安以後,金代外命婦制度大體又恢復到正隆二年之制。金代外命婦制度簡明易行,該特點與金代官員數量不多有關,既折射出女真統治者追求“簡政高效”的治國理念,也反映了有金一代人口規模始終不大的歷史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