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木村病的超声表现

作者:赵琴; 马步云*; 贾浥苹; 罗伟东; 龚健; 宋萍; 王占文
来源: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 30(02): 134-138.

摘要

目的 探讨颌面部木村病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20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华西第四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3例颌面部木村病,术前均行超声检查,分析患者发病年龄、性别、病史、质地及活动度、实验室检查等,观察发病部位、大小、回声改变、内部血流及其周围淋巴结情况等超声表现。结果 13例患者中,男12例,女1例;年龄12~66岁;单侧12例,双侧1例;平均病程(5.2±4.5)年;质硬、活动度差5例,质软、活动度可8例;13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均明显增高。10例病灶位于腮腺内,其中1例同时累及同侧颌下腺,3例分别位于颌下腺、颊部及耳后,大小2.0 cm×1.5 cm~7.0 cm×4.5 cm。10例边界不清或欠清楚,3例边界清楚,11例形态不规则或欠规则,2例形态规则。彩色多普勒血流12例为1~2级,1例为3级;12例伴有同侧多发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整体呈反应性增生表现。结论 颌面部木村病常表现为涎腺或皮下软组织内强-弱相间的低回声肿块,同时伴有周围淋巴结肿大,结合无痛性肿块表现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 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