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15年的奉天省海龙县农民抗捐风潮是整个民初社会不良运行的一个缩影。这一抗捐事件缘起于晚清民国苛捐杂税的负面效应,爆发于地方官员的滥捐违征,发酵于各级政府的权宜和固旧处理。风潮期间,乡民凭借坚定的立场和明确的目标不断扩大事件影响,最终迫使奉天政府转变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减捐目的。但无论如何,该事件最终以官民对弈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理应引起我们对民初农民负担和官民矛盾的关注思考。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