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寻找目前常规治疗方案下,造成Ⅳ型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治疗无效的临床风险因素。方法纳入经肾脏穿刺病理活检确诊为Ⅳ型LN,经过激素及常规免疫抑制剂治疗并且随访超过6个月的患者198例,按照6个月后的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148例)和无效组(50例),从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SLE病程、LN病程),临床表现(面部红斑、盘状红斑、光过敏、血管炎、皮肤紫癫、雷诺征、口腔溃疡、发热、关节痛、浆膜腔积液、脱发、外周神经炎、淋巴结炎、高血压、恶性高血压、肉眼血尿等),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白蛋白、球蛋白、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自身抗体(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Sm,SSA,SSB,抗核糖体蛋白,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等),病理学指标(袢坏死、白金耳、袢血栓、球形硬化比例、节段硬化比例、新月体比例、纤维性比例、间质急性病变、间质慢性病变、间质细胞浸润、膜性病变等),治疗方案及转归情况各个方面分析组间差异,使用Kaplan-Meier法筛选影响Ⅳ型LN临床疗效的风险因素,建立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其独立风险因素。结果资料完整且规律随访的Ⅳ型LN患者共198例,无效组50例(占25.25%),有效组148例(占74.75%),2组诱导期治疗方案(单用激素,激素分别联合环磷酰胺、雷酚酸酯、FK506、环孢霉素A等)无统计学差异。进一步探究在常用治疗方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下影响其疗效的风险因素发现,与有效组相比,无效组光过敏、肾功能异常、中等量蛋白尿、抗核糖体蛋白抗体阳性比例、肾小球球性硬化比例、慢性化指数(chronicity index,CI)、肾间质慢性化程度、肾间质细胞浸润程度及非炎症坏死性血管病变(non inflammatory necrotizing vasculopathy,NNV)比例明显增高(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肾功能异常、肾间质慢性化病变及间质细胞浸润的患者治疗无效率更高。建立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发现,起病时肾功能异常是LN临床疗效较差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对于常规诱导方案治疗的Ⅳ型LN,起病时肾功能异常的患者临床疗效差,同时抗核糖体蛋白抗体阳性及伴有肾间质慢性化病变、间质细胞浸润、NNV可能也是LN治疗反应较差的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