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建立兔腰椎管狭窄的动物模型,研究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与下肢功能、脊髓损伤病理学的关系,探讨TES-ME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1个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对照组仅手术处理,实验组分别在L5椎板下植入直径为1,2、3mm的硅胶柱。记录麻醉后、植入硅胶柱造成狭窄后波形稳定5 min、1、3、7 d后运动诱发电位,同时采用Tarlov运动功能评分评估运动功能。7 d后取狭窄中间段脊髓做病理切片,镜下观察脊髓损伤病理学变化。结果轻度组仅在术后5 min TES-MEP潜伏期长于对照组(P<0.05),中度组和重度组术后各时间点TES-MEP潜伏期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实验组TES-MEP波幅百分比和下肢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均P<0.05)。实验组间比较,TES-MEP潜伏期、波幅百分比和下肢功能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脊髓神经元损伤加重。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实验组置管后术后下肢功能评分与TES-MEP潜伏期呈正相关(r=-0.813,P<0.01),与波幅百分比呈负相关(r=0.961,P<0.01)。结论兔腰椎管狭窄时,TES-MEP与下肢功能、脊髓病理损伤具有明显相关性,且TES-MEP的波幅变化的敏感性优于潜伏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