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北郊冬春季大气颗粒物中含氮无机水溶性离子组分特征

作者:吕睿; 于兴娜; 马佳; 安俊琳; 肖思晗; 赵丽霞
来源:生态环境学报, 2017, 26(01): 129-135.
DOI:10.16258/j.cnki.1674-5906.2017.01.019

摘要

为了解南京北郊大气颗粒物中含氮二次水溶性离子组分特征,2014年冬春两季使用Anderson 9级采样器对南京北郊大气颗粒物进行分级采样,利用离子色谱仪分析得到了各粒径范围颗粒物中的含氮二次无机组分质量浓度,结合能见度、相对湿度、颗粒物浓度等观测数据探讨了不同天气状况下大气颗粒物中含氮二次水溶性离子组分的含量及其粒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冬季和春季平均PM2.5质量浓度分别达到了80.81μg·m-3和52.57μg·m-3,明显超过二类标准限值。PM10中NO3-和NH4+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高达0.92,表明两种离子的来源比较相似;NO2-与NO3-和NH4+均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就季节平均而言,冬季NO3-和NH4+质量浓度明显高于春季,尤其在0.432.1μm粒径范围内,这与冬季二次细颗粒物污染加剧有关;其他粒径段的浓度值季节差异不明显。不同能见度下,NO3-和NH4+质量浓度谱均呈三峰分布;当水平能见度>3 km时,NO3-和NH4+最大谱峰大多在9.010μm粗粒径段;能见度降至3 km以下时,谱最大峰值出现在1.12.1μm粒径段。能见度水平越低,NO3-和NH4+的质量浓度越高,表明随着NO3-和NH4+浓度增加气溶胶的消光作用有所增强,从而导致能见度降低。霾天细模态中NH4+和NO3-的浓度较非霾天明显增加,粗模态无明显变化。NO2-作为中间产物其性质极不稳定,谱分布也比较复杂,但任何天气状况下均在粗粒径段出现高峰值。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