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胸膜剥脱术在治疗Ⅲ期结核性脓胸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贾霜; 宋毅杰; 吴邦贵; 钟明; 李霄; 柳超; 龚胜; 李丹; 李刚; 蔡聪; 蒋良双; 姚晓军*
来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3, 46(05).

摘要

目的探讨"两孔法"胸腔镜胸膜剥脱术对Ⅲ期结核性脓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胸廓形态恢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属于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收集2017年6月至2021年4月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胸外科接受胸腔镜胸膜剥脱术的Ⅲ期结核性脓胸患者49例, 其中男性38例, 女性11例, 年龄13~60(27.5±10.4)岁, 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围手术期相关资料, 探究其安全性及可行性, 利用CT自带软件分别测量患者术前、术后隆突及剑突层面胸廓周长, 将术前、术后胸廓周长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比分析术后患者胸廓塌陷恢复情况。结果 49例患者手术时间(186±61)min, 术中出血量(366±267)ml, 围手术期8例(16.33%)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 主要为术后肺持续漏气及肺部感染等, 术后随访期间无脓胸复发及结核播散。术前经隆突层面胸廓周长为(655±54)mm, 经剑突层面胸廓周长为(720±69)mm, 术后随访12~36个月, 与术前胸廓周长相比, 术后第1个月, 经隆突层面及剑突层面胸廓周长分别为(658±50)和(724±66)mm,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73、P=0.057)。术后第3、6、12个月经隆突层面胸廓周长分别为(666±51)、(667±47)和(671±47)mm, 均较术前明显增大(均P<0.05)。术后第3、6、12个月, 经剑突层面测量胸廓周长分别为(730±65)、(733±63)和(735±63)mm, 均较术前明显增大(均P<0.05)。术后第6个月患者年龄<20岁及FEV1占预计值%<80%者隆突平面胸廓周长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P=0.003), 胸膜增厚≥8 mm者较<8 mm者隆突平面胸廓周长有所改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0)。结论对于部分Ⅲ期结核性脓胸患者, 胸腔镜下胸膜剥脱术安全、可行, 并可明显恢复患者胸廓周长, 改善患者胸廓塌陷, 临床疗效显著。"两孔法"的胸腔镜技术理念具有创伤小、手术视野广、操作空间大, 技术容易掌握等优点, 值得进一步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

  • 单位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