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循证的临床质量改进在低出生体质量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相关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新生儿科收治的92例低出生体质量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基于循证的临床质量改进法干预。对比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非计划拔管的情况及正常导管留置时间。记录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估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程度。结果 研究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89.13%vs. 69.57%,P=0.020),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25.38±5.19)d vs.(22.54±3.01)d,P=0.002],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4.35%vs. 17.39%,P=0.044),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70%vs.19.57%,P=0.038),静脉炎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30)。结论 基于循证的临床质量改进有助于提高低出生体质量儿PICC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轻静脉炎的发生程度。

  • 单位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