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源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王成龙; 刘洪臣*
来源: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2, 20(03): 184-192.
DOI:10.19749/j.cn.cjgd.1672-2973.2022.03.012

摘要

牙源性上颌窦炎(Odontogenic Maxillary Sinusitis,OMS)是指与牙齿和牙槽骨相关的因素导致上颌窦底破坏引起的上颌窦窦腔黏膜水肿、渗出而造成的上颌窦炎,是口腔临床上难治性疾病,占上颌窦炎症的10%~12%,OMS多发生于40~50岁,女性稍多(57.7%),随着种植牙的普及,牙源性上颌窦炎的比例大大提高。病因方面:上颌牙与上颌窦的位置关系是OMS的解剖基础,牙源性感染和医源性因素是OMS最常见的病因包括种植牙手术、牙槽外科和根管治疗。诊断方面:上颌牙齿疼痛是OMS就诊口腔科的最常见临床症状,单侧发病是OMS与非牙源性上颌窦炎临床表现上的鉴别诊断要点,详细的口腔科就诊病史是OMS诊断的重要依据,CB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 y,CBCT)是诊断OMS的金标准。治疗方面:临床上通常是全身使用抗生素、病变牙齿牙科手术和上颌窦手术综合治疗OMS,牙科手术包括根管治疗、根尖手术和拔牙,完善的根管治疗通常能够治愈根尖周炎引起的OMS,抗生素治疗是种植体相关OMS的一线治疗,如果药物治疗失败,考虑内镜上颌窦手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治疗,上颌窦手术前必须去除牙源性感染和异物,以防止上颌窦炎复发。本文从病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对牙源性上颌窦炎进行综述,希望为牙源性上颌窦炎的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 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