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卫星状态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微创)淋巴结检出数量的影响

作者:张冬生; 封益飞; 王勇; 胥子玮; 黄远健; 张川; 孙跃明; 唐俊伟*
来源: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1, 26(04): 266-271.
DOI:10.13499/j.cnki.fqjwkzz.2021.04.266

摘要

目的:探讨微卫星状态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淋巴结检出数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 28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PCR方法检测肿瘤标本的微卫星状态,分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低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L)与微卫星稳定性(MSS)。观察指标:人口学特征、手术标本病理学检查、微卫星状态。将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潜在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P<0.1),淋巴结检出数量作为因变量进行Poisson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1 280例患者中男800例(62.5%),女480例(37.5%),中位年龄63(26~91)岁,右半结肠癌337例(26.3%),左半结肠癌398例(31.1%),直肠癌545例(42.6%)。腹腔镜手术969例(75.7%),达芬奇手术153例(12.0%),开放手术158例(12.3%)。112例(8.8%)为MSI-H,79例(6.2%)为MSI-L,1 089例(85.1%)为MSS。淋巴结检出数量为19(16,23.75)枚,阳性淋巴结检出数为0(0,1)。全组淋巴结转移率为31.56%(404/1280)。MSS/MSI-L患者淋巴结中位检出数19(16,23)枚,MSI-H患者为22(18,30)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S/MSI-L、MSI-H患者阳性淋巴结中位检出数分别为0(0,1)枚、0(0,0)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肿瘤部位、微卫星不稳定状态、肿瘤最大直径、癌结节是结直肠癌淋巴结检出数量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术前CEA、术前CA19-9、微卫星不稳定状态、肿瘤分化、病理类型、T分期、癌结节、脉管侵犯、神经侵犯是结直肠癌阳性淋巴结检出数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微卫星状态是结直肠癌根治术淋巴结检出数量的独立影响因素,MSI-H患者淋巴结检出数量增多,阳性淋巴结检出数量较少。

  • 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