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人体下腰椎显微骨硬度的分布特征。方法:选取三具新鲜尸体捐献者,取出L3~L5椎体后剔除软组织。按脊柱两柱理论将椎体分为椎体区和附件区,并使用高精慢速锯,于椎体区垂直上下终板切割4片,右侧附件区沿椎弓根长轴切割1片,左侧附件区沿上下关节突长轴切割(1片),将骨骼制备成若干厚约3mm的骨组织切片,并经砂纸打磨。9块椎骨共计产生54分骨组织切片(椎体区36片,附件区18片)。应用维氏方法测量骨切片不同区域骨皮质和骨松质的显微硬度值(单位:HV)。采用50g力加载50s、维持12s的标准操作方法测定,每一个区域选取5个有效硬度值,取平均值作为该区域的硬度值。每块椎体选取11个区域,9块椎体共进行495次有效压痕实验并取得显微硬度值,观测不同部位显微骨硬度分布特征。结果:下腰椎硬度范围为20.7~48.8HV,其中皮质骨骨硬度为32.86±5.35HV,松质骨骨硬度为31.25±3.55HV;其中皮质骨平均硬度为32.11±5.17HV,附件区皮质骨平均硬度为33.46±5.43HV;椎体区松质骨平均硬度为30.41±3.07HV,附件区松质骨平均硬度为32.10±3.83HV,附件区皮质骨骨硬度/松质骨骨硬度均高于椎体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3~L5不同受试者下腰椎同一部位的骨硬度数值不同,但是部位之间的变化规律与整体一致。结论:下腰椎不同部位的显微骨硬度值存在显著差异,附件区皮质骨和松质骨骨硬度分别高于椎体区皮质骨和松质骨骨硬度。
-
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