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涎腺恶性肿瘤中血管生成拟态(VM)是否存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D31和PAS双重染色技术对43例涎腺恶性肿瘤组织及5例正常涎腺腺体组织进行CD31和PAS双重染色,探讨涎腺恶性肿瘤VM的结构形态,分析VM与腺样囊性癌临床分型的关系。结果涎腺恶性肿瘤组织中存在VM结构,正常涎腺腺体组织中未见VM结构。43例涎腺恶性肿瘤组织中,8例(18.6%)存在VM结构,其中5例腺样囊性癌VM阳性,1例黏液表皮样癌VM阳性,1例多形性腺瘤VM阳性,1例肌上皮癌VM阳性;在光镜下观察可见VM结构为由肿瘤细胞围成的无内皮细胞衬附的管道样结构和PAS染色阳性的网络样VM结构,在肿瘤细胞和管腔间被一层PAS染色阳性物质间隔或被PAS阳性物质填充,部分病例中可见VM结构与相邻的CD31及PAS阳性血管相通,可在管腔中发现红细胞;涎腺恶性肿瘤组织中VM的数量与血管数量呈正相关(r=0.548,P﹤0.01);实质型腺样囊性癌组织中VM阳性率高于腺样-管状型腺样囊性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涎腺恶性肿瘤中存在VM,可为抗血管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单位贵阳市口腔医院; 贵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