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该Meta分析比较了左心耳封堵术(LAAC)后不同抗栓方案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网,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年3月相关主题词和自由词。将抗栓方案分为口服抗凝(OAC)组和抗血小板(APT)组,采用Revman 5.4分析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最终纳入了15项研究,共35 107例患者。结果发现OAC组的装置相关血栓(DRT)发生率[RR=0.50,95%CI(0.37,0.68),P <0.001]、全因死亡率[RR 0.69,95%CI(0.55,0.87),P=0.001]显著低于APT组,但两组卒中/系统性栓塞、大出血、任何出血和任何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亚组分析发现,单用OAC的DRT发生率、全因死亡率、任何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APT组(P <0.05),其他结局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非维生素K口服抗凝药(NOAC)的DRT、全因死亡、任何严重不良反应和任何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PT (P <0.05),而华法林仅DRT发生率低于APT(P <0.05),两组其他结局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OAC联用一种抗血小板药物(SAPT)时,DRT发生率显著低于APT组(P <0.05),但大出血发生率更高(P <0.05),其余结局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LAAC后抗凝治疗的临床获益可能优于抗血小板治疗;具体抗凝方案选择时,单用NOAC可能优于单用华法林或OAC联合一种抗血小板药物。

  • 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 南京鼓楼医院药学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