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调查重庆市18岁及以上人群高度近视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高度近视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患病率及视力损伤情况;并比较人工智能(AI)软件与人工阅片诊断高度近视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一致性。方法: 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21年7月对重庆市永川区18岁及以上人群进行眼健康调查, 内容包括问卷调查和视力、等效球镜度(SE)、非接触眼压、裂隙灯显微镜和眼底照相等眼科检查。高度近视诊断标准为SE≤-6.00 D, 如伴后巩膜葡萄肿、Fuchs斑、漆裂纹、豹纹状改变及视盘周萎缩弧等眼底退行性改变诊断为高度近视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筛选SE≤-6.00 D眼底图, 通过AI及人工阅片方式分析, 诊断高度近视视网膜脉络膜病变。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高度近视患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Kappa检验和受试者特征(ROC)曲线分析比较人工及AI阅片的一致性。结果: 方案设定流调对象4 364人, 实际调查4 695人, 应答率为107.58%。SE≤-6.00 D为237人(384眼), 重庆市高度近视患病率5.05%;相对于18~30岁的人群, 60~70岁年龄段患高度近视风险降低(OR=0.38, 95%CI:0.188~0.760, P=0.006);女性患高度近视风险增加(OR=1.41, 95%CI:1.028~1.935, P=0.033);高中、大专、大学及以上人群较小学及以下人群更容易患高度近视(OR=3.62、3.34、7.30, P<0.001)。人工阅片诊断高度近视视网膜脉络膜病变162人, 占高度近视人群的68.35%, 总人群患病率为3.45%;AI诊断高度近视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改变者155人, 占高度近视人群的65.40%, 总人群患病率为3.30%;人工阅片与AI诊断高度近视视网膜脉络膜病变(Kappa=0.895, P=0.001)、同时诊断病理性近视(Kappa=0.931, P=0.001), 表明AI与人工阅片诊断一致性良好。AI诊断高度近视视网膜脉络膜病变ROC曲线下面积(AUC=0.959, P<0.001)、病理性近视(AUC=0.955, P<0.001), 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在90%以上, 表明AI诊断准确性较高。同时统计高度近视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患者视力, 其中视力损伤28人, 盲13人, 人群致盲率为0.28%。结论: 重庆市18岁及以上人群高度近视患病率较高, 呈低龄化趋势;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是高度近视患病的影响因素。AI与人工阅片在高度近视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诊断方面一致性较高。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