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研究目的】唐格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区位于南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西段,矿区内铜多金属成矿与石英斑岩体成岩作用关系密切,但对矿区内发育的石英斑岩体研究较少,对于进一步理解矿床成因与指导找矿勘查有一定制约。【研究方法】本文首次报道了矿区内石英斑岩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结果。【研究结果】石英斑岩表现出富硅(SiO2=73.97%~76.85%)、富铝(Al2O3=13.03%~14.06%)、高钾(K2O=2.2%~4.68%),高FeOT(0.97%~1.80%)、FeOT/MgO(3.57~8.22)、A/CNK(1.14~4.24)特征;稀土元素总量高(∑REE=478.59×10-6~532.71×10-6)、稀土配分曲线呈明显的右倾型或“海鸥型”;富集Rb、Th、U、K、Pb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P及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等元素;Rb含量低(69.64×10-6~249×10-6,小于270×10-6),10000Ga/Al=2.54~2.71,显示出后碰撞铝质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78.0±0.9)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晚白垩世。石英斑岩中锆石的εHf(t)均为正值(1.5~5.3,均值3.6),显示了较均一的Hf同位素组成;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2DM=1052~806 Ma,均值912 Ma(<1.0 Ga),指示岩浆主要来源于新生长英质下地壳的部分熔融。【结论】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唐格铝质A型花岗岩是形成于印度大陆向北俯冲于欧亚大陆引起的碰撞后伸展构造环境。唐格石英斑岩中Cu、Pb、Zn、Au背景含量较高,说明铝质A型花岗岩为唐格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提供了一定的成矿物质。冈底斯带自东向西在69~89 Ma至少存在一次与晚白垩世岩浆作用有关的铜多金属成矿作用,其唐格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是冈底斯带中段南部在燕山晚期造山后岩浆活动的成矿响应。
-
单位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大队; 中国科学院; 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