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解析小麦秸秆腐解过程中溶解性有机质的释放特征、光谱学特性和荧光组分等信息,对于掌握秸秆还田腐解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在模拟农田土壤条件下,通过总有机碳法、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和三维荧光光谱法,对小麦秸秆溶解性有机质的释放特征、光谱学特性和荧光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秸秆溶解性有机质的释放过程基本可分为3个阶段:腐解初期(0~5 d)、腐解中期(5~20 d)和腐解后期(20~60 d),溶解性有机质浓度首先出现短暂波动,随后呈先迅速降低后又逐渐增加的趋势。紫外光谱结果表明,随着小麦秸秆腐解过程的进行,溶解性有机质在270~280、325 nm附近的吸收峰几乎完全消失。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小麦秸秆首先释放亲水性小分子化合物,然后以释放易降解性生物大分子化合物为主,最后释放难降解性生物大分子化合物。三维荧光光谱结果表明,腐解初期以类蛋白、类富里酸、类胡敏酸为主,腐解中期以类蛋白、类胡敏酸为主,腐解后期以类富里酸为主。研究结果表明,光谱学技术可用于分析秸秆源溶解性有机质的腐解过程和荧光组分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