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围绕"的"的有无,汉语的定语一直有区分"限制性/描写性"(或"区别性/描写性"等术语)的说法,但是各种定语两分分析都存在界定模糊、操作性差的缺点,也不能完全解释"的"字隐现的规律。本文采用语义类型理论,尝试在语义层面对有"的"和无"的"的定中结构的语义差别给出明确清晰的区分。"的"的隐现区分了两种语义类型:不用"的"的定中结构是e类型语义成分,特指名称(专有名称或种类名称);使用"的"的定中结构是<e,t>语义类型,指称具有特定属性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合。"的"的语义功能是一个<e,t>语义类型转换算子。本文的分析可以广泛解释"的"字隐现的难题,证明了语义类型理论的有效性,也有助于观察相关问题的跨语言类型学差异。
-
单位北京语言大学; 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