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土旱坡地不同坡位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对施肥管理的响应

作者:徐曼; 余泺; 王富华; **; 王蓥燕; 杨文娜; 高明; 王子芳*
来源:环境科学, 2021, 42(11): 5491-5499.
DOI:10.13227/j.hjkx.202103097

摘要

紫色土旱坡地作为三峡地区的主要耕地类型,其土壤肥力直接决定着作物产量.为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紫色土旱坡地不同坡位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的影响,在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三峡库区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设置5个处理:不施肥(CK)、常规施肥(T1)、优化施肥(T2)、85%优化施肥配施生物炭(T3)和85%优化施肥配施秸秆(T4),研究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团聚体组成及不同坡位土壤总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施肥均能增加土壤大团聚体含量,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以T3和T4处理尤为显著.(2) CK、T1和T2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均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而T3和T4处理土壤有机碳均是在中坡位含量最大.(3)随着坡位的降低,CK、T1、T2和T3处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呈增加趋势,CK、T1、T2和T4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呈增加趋势,而T3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在坡面上的分布为中坡位最高,下坡位其次.总体上,生物炭和秸秆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土壤碳含量,且能延缓土壤碳素在坡面迁移,对改善三峡库区紫色土旱坡地土壤质量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具有指导意义.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