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雍正《四川通志》是清代四川第二部通志,全面总结了清初四川地区社会发展的全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该志成书后连续四年校、补、增,存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雍正十三年(1735)刻本、乾隆元年(1736)刻本、乾隆《钦定四库全书》抄本等版本,在清代三部四川省志中版本最多。但此未引起学界足够的关注,一些著作仅列举部分版本。笔者在国家图书馆首次发现雍正《四川通志》初刻本,与其他各版本有一定区别,由此厘清了各版本之间的关系。通过对雍正《四川通志》多个版本的比较分析,可清晰看到清代前期朝廷对四川地区的行政区划设置变化的历程,以及清代雍正时期四川地区的全面情况。雍正《四川通志》在乾隆初补增后,之前修纂的多个版本并未得到较好保存和流传。目前国家图书馆保存的雍正《四川通志》版本最全,为该志版本研究奠定了文献基础。笔者对雍正《四川通志》现存版本全面梳理,分析各版本的特点,揭示其文献价值和流传情况。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