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失眠属于中医"不寐"范畴,其患者常表现为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或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甚至彻夜不寐。后世医家将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内扰,致寝寐不安者均归于此。"胃不和则卧不安"是中医失眠的重要理论之一,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该理论认为,胃阳明不逆,气从其道,则得和而卧安;在内因或外因作用下,胃纳运失度,阳明逆,其气不得道,则导致"卧不安"。在该理论的指导下,临床通过和胃法治疗部分因阳明逆而"卧不安"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疗效。未来,应对和胃法治疗失眠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以为临床研发新药提供依据。
-
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陕西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