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模式在T3-T4期鼻窦腺癌中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8年确诊的93例T3-T4期鼻窦腺癌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手术组、未手术组, 对其治疗后的生存状况和失败模式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 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 log-rank检验行单因素分析, Cox模型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全组平均随访时间为81.3(18~156)个月。至随访结束, 共有38.7%(36/93)的患者局部失败, 14.0%(13/93)的患者远处转移, 17.2%(16/93)的患者局部失败并远处转移, 28.0%(26/93)的患者稳定。全组患者2、5、10年的总生存(OS)率和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83.5%、59.3%、31.8%和73.6%、40.7%、25.3%。单因素分析中46~64岁(P值均<0.001)、男性(P=0.022、P=0.001)、病变位于上颌窦(P=0.001、P<0.001)、病理类型为腺样囊性癌(P=0.001、P<0.001)、未侵犯眶内/斜坡(P=0.041、P<0.001)、GTVP剂量>64 Gy(P=0.003、P=0.006)和N1期(P=0.014、P=0.014)的患者不同治疗模式间的PFS和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 ≥65岁(P=0.012、P=0.005)、眶内/斜坡侵犯(P<0.001、P=0.005)、GTVp剂量≤64 Gy(P<0.001、P=0.011)是影响T3-T4期鼻窦腺癌PFS、O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结论 T3-T4期鼻窦腺癌治疗后局部失败率较高。年龄、眶内/斜坡侵犯、GTVp剂量为其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 手术为主的治疗模式优于其他模式。
-
单位河南省肿瘤医院; 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