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间质瘤患者伊马替尼血药浓度的监测及意义

作者:尹源; 向瑾; 沈朝勇; 汤苏敏; 张波
来源: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7, 24(02): 158-162.
DOI:10.7507/1007-9424.201701052

摘要

目的监测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伊马替尼的血药浓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20102016年期间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42例GIST患者的血药浓度及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常规门诊治疗的GIST患者的血药浓度分布特点,探讨不同伊马替尼剂量对血药浓度的影响,并分析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间的关系。结果 42例GIST患者血药浓度为1997 435μg/L,平均为1 757μg/L;有10例患者存在血药浓度不足,稳定血药浓度水平低于1 000μg/L(低血药浓度)。有18例患者因无法耐受400 mg/d的标准剂量而减量至300 mg/d,低剂量(300 mg/d)治疗患者的血药浓度较标准剂量(400 mg/d)治疗患者略降低(P=0.222),但低剂量治疗患者和标准剂量治疗患者的低血药浓度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347)。Cox分析结果显示,低血药浓度患者(低于1 000μg/L)与高血药浓度患者(高于1 000μg/L)的疾病进展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171;95%可信区间:(0.106,12.990);P=0.898〕。结论从本研究有限的数据结果来看,在常规门诊治疗过程中,伊马替尼血药浓度在不同GIST患者中存在很大的变异,既有血药浓度不足,也有血药浓度过高导致不良反应的情况,合理的血药浓度监测策略以及基于监测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可能使患者获益。

  • 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