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128排螺旋CT评价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形态学特征,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至2018年82例具有MB-MCA患者的影像资料,用冠状动脉重建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MIP)投影技术测量MB-MCA相关参数,对比分析其结果以及测量各项冠状动脉检测指标(心肌桥厚度、壁冠状动脉长度、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B-MC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结果 82例MB-MCA患者共96段病变中,发生于左前降支63例,占65.6%(近段10例,占10.4%;中段41例,占42.7%;远段12例,占12.5%),回旋支4例,占4.2%,对角支11例,占11.5%,钝缘支5例,占5.2%,右冠状动脉13例,占13.5%,病变以前降支近段、中段及对角支多见。测得MB厚度0.50~6.50(2.27±1.20)mm,长度为4.00~40.00(15.34±7.67)mm。选择MCA狭窄显示最清楚时相共63段(其中33段未见狭窄或无法测量),狭窄程度7%~65%(33.44±13.88)%。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患者的形态学表现,冠状动脉主干和分支穿行在心肌内,局部有圆锥样改变、挤奶现象等。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壁冠状动脉长度、壁冠状动脉厚度可作为影响动脉硬化的独立因素(P<0.05,P<0.01)。结论 128排CT重建技术对MB-MCA检出率高。MB-MCA患者的年龄、壁冠状动脉长度、厚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采用128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可有效评价MB-MCA形态学特征以及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