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乡村记忆场所是村民在长期物质和精神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是乡村记忆的重要时空载体,存在物态化和非物态化两种基本类型。在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乡村记忆场所存在被侵蚀、被消逝的危机,急需保护性开发。国内当前虽已初步具备保护记忆场所的对策及政策法规环境,但大量乡村记忆场所仍游离于名录之外,得不到实质性保护和开发;国外积累的记忆场所保护性开发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值得深入学习和创造性借鉴;基于特殊区域武陵山片区实证分析的乡村记忆场所保护性开发存在政策利好及局限。建议建立健全乡村记忆场所的保护工作机制、活化创新机制、风险防范机制、经费投入机制和监测评估机制,使乡村记忆场所处于良性态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