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珀西·比希·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创作于1820年的《给云雀》(To a Skylark),是广为流传的浪漫主义代表作。该诗开篇盛赞云雀飞行的姿态与歌声,接着试图将其与尘世中的种种美好相比较,但始终无法找到能够与之媲美的事物,诗篇最后则祈求云雀教会诗人那“熟知的欢欣”。诗中勾勒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的形象,和入云而去的云雀一般,令人无限崇拜与神往。但诗人始终不可能与云雀一样,到达真正纯粹的欢乐和自由。云雀所象征的一切,终究可望不可即。这实在是人类悲剧的宿命之一。毫无疑问,《给云雀》的精神实质是浪漫主义的。对自然的崇敬、对孤独形象的描绘、对个体心灵的沉思、自然与人性的比较,以及对诗人身份的追问,都是浪漫主义时期核心的诗学议题。全诗以“云雀”这一鸟儿的意象贯穿始终,更是浪漫主义诗人所钟爱的写作方式。读者不难联想到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写于1798年的《夜莺》(The Nightingale)、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802年的《致杜鹃》(To the Cuckoo),当然还有约翰·济慈(John Keats) 1819年写成的《夜莺颂》(Ode to a Nightingale)。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雪莱的《给云雀》加入了与同时代非凡浪漫主义诗人们关于鸟儿的诗意对话。雪莱自己也曾在收录《给云雀》的诗集序言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