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TMA单个标本核酸(ID-NAT)检测后,联检反应性而鉴别非反应性标本(NDR,以下简称NAT可疑标本)HBV感染情况,并分析其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以提高输血安全性。方法 本中心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121 970份无偿献血者标本经常规血清学检测和单个标本核酸检测后,随机收集21份HBsAg(-)/NAT可疑标本,应用超高速离心方法将血浆标本浓缩后,采用巢氏PCR方法扩增BCP/PC、pre-S/S和S区基因序列。并将S区序列进行基因测序,分析病毒基因型及氨基酸变异;同时采用原TMA系统复测鉴别试验,罗氏MPX 2.0进行单检(标本未进行病毒浓缩)。NAT可疑标本补充电化学发光法进行抗-HBc定性和抗-HBs定量检测。结果 筛查的121 970份标本,检出HBsAg(-)/NAT可疑标本117份(0.096%),随机挑选21份标本进行了确认试验。TMA复测HBV DNA阳性16份(76.2%),罗氏MPX 2.0单检HBV DNA阳性7份(33.3%),巢氏PCR确认9份(42.9%),至少2种方法同时阳性有8份(38.1%)。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抗-HBc阳性17份(80.9%),抗-HBs阳性8份(38.1%)。确认8例感染者均为隐匿性乙肝感染(OBI)。S区基因序列有3例成功扩增和测序,均属于C型,S-2号标本发生2处突变均在MHR以外;S-6号标本有13次突变,MHR以外的突变6次,MHR内的突变有7次。结论 NAT可疑标本经病毒浓缩后中仍能检出近40%为HBV DNA阳性。抗-HBc有较高的检出率,可能存在HBV传播的潜在风险,应提高目前NAT检测灵敏度。S区基因序列氨基酸突变可能与OBI形成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