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伦的《哀希腊》出现于我国的社会转型时期,也是我国民族文学的重要时期,唤醒了国人的社会理想和革命斗志。随着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不断深入,翻译的社会性也得以凸显,翻译研究从文本层面逐渐更加关注文本之外的外部因素,从以原语文化为中心转向以译语文化为中心,着重考查翻译的社会文化性和语言的顺应性。因此,对《哀希腊》原语和译语背后文化背景的探索,更好地突出其到译语文化环境后产生的本土化功用就变得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