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并分析再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西安高新医院收治的413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所有患者手术前、术后7 d、术后1个月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Cobb角、椎体压缩率及高度比,按照是否发生再骨折将所有患者分为再发骨折组117例和未发再骨折组296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发生再骨折的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7 d、1个月,患者的VAS评分、ODI较术前低,而术后1个月,患者的VAS评分、ODI明显低于术后7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1个月,患者的伤椎Cobb角、椎体压缩率较术前低,高度较术前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个月,患者的椎体压缩率较术后7 d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骨折病史、骨密度、手术椎体数、糖皮质素使用史可能是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发生再骨折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骨密度、糖皮质激素使用史、手术椎体数是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发生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有利于缓解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年龄、骨密度、糖皮质激素使用史、手术椎体数是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发生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
-
单位西安高新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