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教建筑文化发展脉络探析

作者:龙珠多杰; 王晓晶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8(02): 65-73.
DOI:10.15970/j.cnki.1005-8575.2021.02.007

摘要

苯教建筑是藏族宗教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依附于苯教传承下来的建筑传统和营造理念,是藏族传统文化的产物及重要物质载体。但由于佛教在藏区的广泛传播,造成完整的早期苯教建筑布局和形制已很难找寻。在建筑遗址和资料缺乏的情况下,完整、准确地描述早期苯教建筑的真实面貌是困难的,但现有的一些文献资料和建筑实体,使我们追溯早期苯教建筑形态成为可能。本研究从原始苯教和雍仲苯教的历史分期入手,尝试对苯教建筑的发展脉络进行勾画,认为苯教建筑文化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原始苯教(笃苯)时期用于聚集祭祀的"杜耐"建筑与建于山顶的堡寨建筑是藏族传统建筑的滥觞;"赛康"建筑形制的出现标志着苯教建筑文化正逐步走向成熟,并形成独特的藏族宗教建筑元素;佛教传入吐蕃后,与苯教进行了碰撞和交融,最终形成了具有佛、苯兼具的宗教建筑文化。就建筑史的视角而言,苯教建筑是藏族古代建筑文化的根基,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苯教建筑堡寨、赛康的根基之上才能产生如布达拉宫、大昭寺等举世瞩目,多元文化交融的藏族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因此,对苯教宗教建筑文化进行深入地研究与分析,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自成体系的藏族传统建筑文化。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