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外泌体是由机体活细胞通过内吞-融合-外排等生物学机制产生的纳米级囊泡,通过后期向内出芽形成多囊泡体,再通过多囊泡体与质膜融合释放至细胞外[1],具有双层脂质膜结构,直径30~150 nm[2-3],甚至可达200 nm[4]。外泌体首次于1983年由Johnstone在羊的成熟红细胞中发现,其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常表现为杯状或双凹碟状,密度在蔗糖浓度梯度及碘二甲醇浓度梯度中分别为1.10~1.21 g/ml和1.10~1.12 g/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