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全动脉化(TAR)和常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在合并左心室功能低下(LVD)冠心病患者中的优劣。方法 2008年1月至2015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左心室射血分数≤35%行TAR-OPCAB术[取双侧乳内动脉、左侧和(或)右侧桡动脉]患者38例, 年龄(60.4±11.6)岁, 男32例。选取同期收治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常规OPCAB术(取左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患者38例为对照组。收集整理所有入选患者术前、术中及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6个月, 比较两组患者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乳内动脉应用率、正性肌力药物应用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AR组与对照组相比, 手术时间较长[(278.3±31.2)min比(196.7±19.1)min, P<0.01], 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及输血量较多[(895.0±236.2)ml比(585.4±172.5)ml, (656.3±84.4)ml比(433.3±62.9)ml, 均P<0.01]。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比7.9%, P=0.64)。在心、肾、肺等围手术期并发症方面, 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个月, 患者存活率、心因性死亡率、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再次血管化治疗率、心功能不全再次住院率、桥血管通畅率、心功能分级及心脏超声数据, 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4~36个月, TAR组上述各项指标, 除心脏超声数据外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于LVD患者, 早期临床疗效两种术式相近, 但在中远期临床疗效上, TAR-OPCAB术明显占优。而TAR-OPCAB术缺点在于术后胸腔引流量及血制品使用上明显增多。
-
单位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