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温热药乌头对寒、热痹证的干预作用,以确定其对寒痹、热痹作用的差异。方法本实验采用完全弗式佐剂致大鼠足跖关节炎症,在此基础上叠加致病因素风寒湿、风热湿复制寒痹、热痹证模型。造模前随机分为9组,分别是对照组、布洛芬组、模型组、热痹证组、寒痹证组、乌头热痹生药0.8 g/kg组、乌头热痹生药1.6 g/kg组、乌头寒痹痹生药0.8 g/kg组、乌头寒痹生药/kg组,造模后每天灌胃给药1次,共14天。并分别在第0天、3天、7天、10天、14天测量每组大鼠右后肢的痛反应时间,第15天取材后,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脊髓中不规则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趋化因子受体(chemokine CX3C receptor1, CX3CR1)和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中FKN、CX3CR1、CD11b/c和NMDAR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患足的痛反应时间以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寒凉因素可抑制大鼠患足对温度刺激敏感性的升高,湿热因素引入后作用不明显,最终热痹证的痛反应时间均低于模型组。温热药乌头可延长寒痹证组的痛反应时间,对热痹证组的作用明显相反。脊髓和被根神经节的实验结果与痛反应时间结果基本保持一致。结论温热药乌头对寒、热痹证大鼠痛觉敏感的干预作用,与其抑制脊髓和背根神经节中的FKN、CX3CR1、CD11b/c和NMDAR的表达存在关联性。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