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波动式负压封闭引流术与传统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对中华眼镜蛇咬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中华眼镜蛇咬伤病人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病人均早期给予程序化综合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VSD治疗,治疗组使用波动式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皮肤组织坏死积分、伤肢肿胀程度及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 d两组病人皮肤组织坏死积分及伤肢肿胀程度均得到改善(F=162.935、238.084,Wald χ2=122.335、164.635,P<0.05),但治疗组皮肤组织坏死积分在第3天开始效果显著提升(F=33.570~238.548,P<0.05),伤肢肿胀程度的效果也更显著(Wald χ2=6.892~8.352,P<0.05)。治疗后第3天开始两组CK、LDH、hs-CRP水平开始下降,但治疗组效果更显著(F=38.863~562.686,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3.33%(χ2=6.793,P<0.05)。结论波动式负压封闭引流术对中华眼镜蛇咬伤病人的疗效优于VSD。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