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通过经会阴盆底超声观察经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器官解剖位置的变化,探讨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对经产妇盆底脏器脱垂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梅州市人民医院门诊检查的产后5~10周的经产妇110例(阴道分娩组55例,剖宫产组55例)纳入研究组,同期选择30例健康未育女性作为对照组。应用二维经会阴盆底超声技术分别在静息状态及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下,测量膀胱尿道后角(PUA)、膀胱颈的位置(BNP)及宫颈外口的位置(CMP),并计算尿道旋转角(URA)、膀胱颈移动度(BND)、宫颈外口移动度(CDD),同时观察尿道内口有无漏斗化。结果 阴道分娩组、剖宫产组与对照组相比,BNP、CMP位置降低,URA、BND、CDD活动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BNP、CMP位置及URA、BND、CDD活动度增加情况与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会阴二维盆底超声技术可用于动态观察女性盆腔脏器的解剖结构、位置及功能状态,评估经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脏器脱垂程度;经产妇盆底结构及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妊娠本身,而非分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