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考据《伤寒杂病论》原文,从用量用法、主治证候、配伍应用3个方面,考查相关经方中麻黄的运用规律。提出:1)麻黄于经方汤剂中常用量约为30~90 g,明显大于现代习惯用量,与仲景时期麻黄鲜品入药,煎煮时间相对较长有关。2)麻黄散外寒,与桂枝相配主太阳表证,麻黄用量大于或等于“三两”,配“二两”以上桂枝方可发汗解表散寒,若麻黄用量小于桂枝,功在温阳通络化饮;与炮附子、细辛配伍成麻黄细辛附子汤主少阴表证。3)麻黄祛水湿,水湿在表时,大剂量麻黄与石膏配伍可发越水湿兼清内热;麻黄配伍杏仁、薏苡仁可祛风除湿;水湿停滞肌肉关节时,可以麻黄配伍细辛、炮附子、乌头等辛温助阳之品,通阳散结以治风寒湿痹痛;水湿在里时,以麻黄不去节配细辛、干姜通阳散湿,主寒痰水饮停聚于心下胸上。经方中麻黄非发汗解表之专药,通阳治水是其主要功效。
-
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