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阴对森林草莓分株生理特性的影响

作者:侯佳聪; 邱安然; 常琳; 于玮玮; 王丽娟; 龙鸿*
来源:天津农学院学报, 2023, 30(04): 1-7.
DOI:10.19640/j.cnki.jtau.2023.04.001

摘要

为探讨森林草莓通过匍匐茎产生的子株在弱光胁迫时的生理特性,以及在异质性生境和同质性生境下母株对子株的生理影响,本研究设置了不同遮阴梯度处理,模拟森林草莓自然生长于林缘(异质性生境,半遮阴)、林下(同质性生境,全遮阴)条件,测定了子株的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全遮阴时的光合色素总量大于半遮阴,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在半遮阴时随遮阴率的增加而降低,而在30%全遮阴时Pn、Gs、Tr均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在自然光照下,夏季自然强光胁迫在CK和30%遮阴占主导,30%半遮阴子株丙二醛(MDA)含量骤增,其受到了所处异质性高光照母株的负影响;随遮阴率增大(>30%),植物体由自然强光胁迫转变为弱光胁迫占主导,两个处理组MDA含量均在50%遮阴时达到谷值,此时的抗氧化酶总活性最高,半遮阴子株的MDA含量显著低于全遮阴,表明弱光胁迫下母株对子株进行了“保护”,在70%遮阴时森林草莓可溶性蛋白(WSP)含量最低,生理平衡被破坏。子母株同处于30%遮阴时利于植株对光资源利用,50%遮阴利于植株在自然光照下生存,当分株处于异质性光时,高光照下的母株自身受到光抑制会向生长条件较好的子株获取资源,但当子株受到的弱光胁迫(>30%)占据主导时,母株便会正向保护子株,这种资源的双向传递有效缓解了环境胁迫,使得匍匐茎分株具有了较强的生态适应能力。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