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频次重复经颅磁刺(rTMS)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肌肉痉挛的作用及机制。方法:5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1Hz组、5Hz组、10Hz组,每组10只。用Alleb’s方法将模型组及磁刺激组制作成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痉挛模型。磁刺激组于手术后2周开始给予刺激,频率分别为为1Hz、5Hz、10Hz,刺激强度为80%的RMT,磁刺激每天1次,连续4周,脊髓损伤模型组给予假刺激。各组大鼠干预前和磁刺激结束后观察其下肢BBB评分对大鼠后肢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定、根据Ashworth评定对大鼠后肢的小腿三头肌痉挛程度进行评估、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损伤处GABA受体。结果:经过干预4周后BBB评分均有提高,磁刺激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10Hz组最高最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Ashworth评定,磁刺激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10Hz组最高最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Western blot法检测GABA受体,磁刺激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10Hz组最高最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rTMS可使SCI后大鼠的BBB和Ashworth、GABA受体指标变化较模型组改善明显,提示rTMS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肢体痉挛有缓解作用,能够改善肢体功能,以10Hz频率最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