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运脾调气法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中的应用结局及作用机制,旨在为临床使用提供可循证的实验数据和可参考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64只成年清洁级(SPF)同月龄健康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正常组20只,其余44只大鼠予以造模;模型成功后,再次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模型组和中药组,每组22只。正常组大鼠不予任何干预,模型组大鼠予以0.9%生理盐水10 mL/kg灌胃、1次/d、连续14 d,中药组予以具有运脾调气功能的中药汤剂灌胃、1次/d、连续14 d。观察和比较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分析结肠组织跨膜蛋白toll样受体4抗体(TLR4)和核转录因子-κB(p65)抗体[NF-κB(p65)]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和脑肠肽平均光密度值[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结果 模型组和中药组成模评定各处死2只,造模成功率100.00%。显微镜下可见正常组大鼠结肠组织黏膜结构完整、间质内无水肿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黏膜存在局部炎性浸润,但其黏膜及黏膜下结构尚完整;而中药组炎性反应显著改善且结肠组织黏膜结构完整。3组大鼠结肠组织TLR 4 mRNA表达及蛋白灰度值比较,以模型组表达最高,其次为中药组,而正常组最低,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p65)mRNA表达及蛋白灰度值比较,以模型组表达最高且均高于正常组和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组和中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大鼠脑、肠组织脑肠肽SP、VIP光密度值分别比较,以模型组最高且均高于正常组和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运脾调气法通过健运脾胃、调气理肠等标本兼治的方式紧贴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虚实夹杂的病机,达到了“正气存内、祛邪外出”等目的,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为临床使用提供了依据。

全文